CPU处理器性能到底过剩了没有?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了。
曾经,不少人觉得日常上上网、看看视频、打打游戏,CPU性能早就够用了,四核甚至双核OK――现在回头来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需求一直在变,CPU性能也需要一直跟着提升,远远没有到尽头。
做为PC电脑的性能基础,CPU几乎影响所有应用的性能表现。现在需要PC的场景越来越多,哪怕是办公上网,大家也要开很多网页,挂着微信、QQ,编辑着Word、Excel或者PPT,如果是玩游戏,那在加上光追特效、直播、音视频聊天,一般CPU早就撑不住了。
如果是内容创作等生产力应用,比如PS、视频编辑、动画渲染之类的,那CPU性能要求就更高了。
所以说,CPU性能过剩论可以停了,现在大家希望的是CPU不断提升性能,这又得从两方面来看――所以要从频率及IPC两方面着手。
CPU频率上,Intel这两年进步很多,最新的10代、11代酷睿处理器已经将频率推向了5.3GHz,但是坏消息就是CPU频率提升越来越难,而且还会带来功耗、发热增加的负面影响,预计会在5GHz左右徘徊一段时间了。
CPU频率不能大幅提升,那就要看IPC性能了,
频率与IPC的关系就像是汽车拉货――速度快的汽车相当于频率高,单位时间内可以多跑几趟,而IPC相当于拉货能力,有的小车只能装载一两吨货,换个大点的车(IPC强)就可以一次拉上三五吨,CPU整体性能就这么提升了。
解决CPU性能,频率与IPC最好的方式是双管齐下,而IPC又跟CPU架构息息相关,提高IPC得看新架构升级。
为了提升CPU性能,Intel这两年开挂一般升级,除了将CPU频率提升到5.3GHz之外,IPC方面也靠着2年升级三代架构实现了越级,今年下半年还会有12代酷睿Alder Lake问世,性能再上一个台阶。
Intel此前使用多年的内核架构Skylake在10代酷睿开始放弃,Intel推出了新一代的CPU路线图,其中酷睿系列的主要是Sunny Cove、Willow Cove、Golden Cove,每一代内核架构的升级重点都不同。
全新架构打头阵的是Sunny Cove,也是针对10nm工艺重点优化的CPU架构,首发于IceLake10代酷睿处理器上,其主要设计目标是通过改进架构来提升大量应用的性能及能效,几乎所有应用中都有明显的性能提升,重点就是ST单线程性能。
为了提高IPC性能,Sunny Cove内核的内部设计相比Skylake有很大不同,各部分的配置“更宽,更深,更多“,
在通用性能上,Sunny Cove能够减少延迟、提高吞吐量、提升并行计算能力,改善游戏、多媒体、数据等相关应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