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东郊有一条建设路,沿线商圈被当地人称之为“第二条春熙路”,从伊藤洋华堂,到龙湖三千集再到印象城,这里商城林立。
正是这样一个shoppingmall的集聚地,成为了小米与川地某连锁渠道经销商合作开设小米之家的首选地。“6月26日正式营业。”在上述渠道商负责人徐明的引导下,经济观察报记者来到了印象城的一拐角处,看到正在装修的小米之家,两层店面外的围挡上写着即将开业的消息。
这是徐明在建设路商圈开出的第二家小米线下店,他介绍,这家店仅装修就要花费两百多万。隔一条主街,马路对面的龙湖天街商场的入口处,还有一个小米线下店,老板还是徐明。
虽然两家门店的面积对比悬殊,但在徐明看来,能在商场的入口处开小米店,“这是一个很好的口岸。”
华伟通讯新都分公司负责人白凤华,在七一广场选址开设小米之家时就没这么幸运了。商场入口处被华为占据,又因个别商场对竞争型品牌商的限制,不能出现在同一层,导致小米只能在负一层落定,客流自不用说会有影响,记者看到旁边还开有OPPO和vivo的门店。
尽管在进驻shoppingmall时没有拿下有利的位置,华伟通讯将更大的开店规划投入在了地处太升南路的通讯一条街上。
今年二月,华伟通讯在这条通信街“腰部”位置开业了一家小米“街边店”,不大的店面里多以手机为主展示品,门店负责人透露,“开业一个月就能做到600多台的手机销量。”
趁热打铁,华伟通讯还在“街头”又选择了一个更大的门面,“已经在装修了,预计三季度开业。”
过去,被OPPO、vivo和华为占据的通信街上,小米正在大张旗鼓地走进去。不只是街头和腰部,在这条路的“尾巴”上,还有一个为当地人熟知的电子城(600658,股吧)――赛格广场,里边不只一家小米线下店,徐明就在这里开有一家。
“西部看四川,四川看成都,成都看太升南路,太升南路就要看赛格广场。”这是经济观察报记者在赛格广场初见到叶秀江时,他讲到当地通讯圈的一句俗谚。
叶秀江所在的龙翔通讯,在整个川地开设有数百家手机门店,仅在赛格广场就运营着多家华为、OPPO和vivo以及荣耀的门店,但是他拿出了广场入口处这个“最好的口岸”来做了小米之家。
谈及背后想法,叶秀江称,寄希望于拥有多个SKU的小米,能为线下流量逐渐式微的电子城吸引客流。他认为除却手机产品本身及服务外,“产品的纵深,SKU的多少”也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体现。
不过,“通信一条街不是我们线下布局的重点”,一位小米内部人士如是告诉记者,只是当小米真正走出这一步,正意味着它正式打入了友商的“腹地”。
然而,实现这个过程,小米走得并不容易。毕竟,任何一个城市的通信一条街,多被当地的老牌连锁渠道商垄断,这被上述小米内部人士称为“强商”。记者了解到,像徐明所在的渠道商以及龙翔通讯、华伟通讯,算得上西南地区的三大“强商”。
要说服这些“强商”与小米开展线下合作,如同“破冰”。
打破线下桎梏
众所周知,小米在遭遇了销量滑坡之后,于2016年跌至谷底。彼时,集团创始人雷军反思后做出的决定是,扭转过去始终专注于线上的模式,小米开始拓展线下渠道。
是年3月,小米在北京五彩城开出了第一家小米之家,正式迈出线下的第一步。
然而,以这一商场店为范本,去到更多城市试图拓店时,小米相关业务人员回忆称,多会被当作骗子轰出去。艰难时刻,徐明选择冒险“吃螃蟹”,而叶秀江的态度则十分坚决。
一位小米内部人士曾陪同高层来成都拜会叶秀江,尽管双方客气地吃了饭,可谈到合作事宜,就没了下文。据了解,龙翔通讯一直以来都是华为的金牌种子客户,“华为的利润点稳定保持在20%以上”,即便因芯片断供带来产品出货量下滑后,叶秀江告诉记者,华为手机的销售和返利依然是高的,门店合作上也没有大幅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