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淘尽英雄汉,是非成败转头空。
流动性危机之中的苏宁,终于迎来转机。与深圳国资终止股权转让协议后,张近东等拟将上市公司19.96%的股份转让给江苏国资牵头,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等组成的财团。
至此,苏宁易购(002024,股吧)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张近东创业31年后,失去对这家公司的控制权。
当然,解决了流动性危机的短期风险后,苏宁仍然面临着长期考验。如何赋予零售之王以盈利能力,是新任掌舵群体们回避不了的问题。
处于风暴眼中的苏宁,终于打破了平静。
7月6日,苏宁易购宣布,实际控制人终止与深圳国资的股权转让,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以及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西藏信托,拟将公司19.96%的股份转让给新新零售基金二期,转让价格为5.59元/股,交易对价88.25亿元。
交易完成后,公司前四大股东分别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20.35%)、淘宝中国(19.99%)、新新零售基金二期(16.96%)、新新零售基金(5.59%)。
新新零售基金背后是江苏国资。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仍由江苏国资牵头,其他出资人包括华泰资管、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
此轮股权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将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去年的疫情,加剧了线下零售的经营困境。2020年下半年开始,苏宁易购的流动性危机就开始显现,风声鹤唳。
苏宁一边忙于“辟谣”+报案,一边筹钱。
去年12月初,张近东家族将苏宁控股集团股权出质给淘宝,合计出质股权数额10亿元。
后来披露的2020年报显示,苏宁易购去年清空了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和江苏银行的股票,减持了易居企业控股和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合计套现接近29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清仓了申万宏源。
但是,在几百亿的窟窿面前,几十亿扔进去,也只能溅起一点水花。
截止去年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63.77%;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将于一年内支付的应付债券余额合计402.76亿元;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5.64亿元,其中受限货币资金97.57亿元。
3个月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增至67.18%;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超过450亿元。
今年2月底,苏宁易购对外公告,实际控制人拟转让20%-25%的股份,引入深圳国资为战略投资者。但是,推进了几个月也未见落实。
情急之下,6月初,江苏国资以明股实债的形式向苏宁输血32亿元,以解燃眉之急。当时,就有传言说深圳国资不干了,公司当时的股价较协议转让的价格下跌了20%左右。
那段时间,苏宁易购股票大部分时间在停牌,与其相信公司在这个时候仍有余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股价。
毕竟,公司股价跌跌不休,6月中旬已经有部分股票质押触发违约条款导致被动减持。截至2021年3月底,张近东家族所持股份至少有13亿股左右处于质押状态。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强行平仓导致的危害可能是系统性的。
即便一二级市场上苏宁易购的危机几乎无人不知,但在线上线下消费市场,苏宁庞大的分销系统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它甚至还参与了618促销。
2009年拿下中国连锁百强榜冠军后,苏宁的老大地位就从未动摇过;最新的2019年榜单中,苏宁以8216家门店、3787.40亿元销售额继续稳坐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