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行业视觉

学习行业知识,发布行业动态,播报公司发展,展示企业活力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搞不良“饭圈”的凉了!国家出手,4000多个账号被处置,800多个话题被解散
2021-08-04 08:41:55

  7月31日晚,北京警方通报称,艺人吴亦凡涉嫌强奸罪,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从品牌代言解约,到涉嫌犯罪被刑拘,这次可说从“顶流”坠入了深渊。涉嫌刑案自有警方侦办和司法处理,然而围绕事件延宕的一些现象,却值得深思。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为典型的流量明星,吴亦凡“粉丝”在“饭圈”能量不小。他被刑拘后,在一片震惊和谴责声中,竟然出现了一些极端荒唐的言论。据报道,在一些所谓“粉丝”群和网络话题下,有人竟然“商讨”组团“探监”“救人”……这些初听让人“哑然失笑”,细想却让人“汗毛倒竖”。为所谓“偶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都可以不要了?畸形“饭圈文化”毒害青少年,到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

  饭圈乱象频现,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尤其是今年以来,因粉丝疯狂追星而爆出的各种新闻事件此起彼伏。

  先是某媒体刊发饭圈“人肉养号”“控评刷分”,入侵“豆瓣评分系统”滋生“黑灰产经链”的新闻。又有偶像选秀类节目的粉丝展开“集资”活动,个别选手的粉丝集资金额超百万元。粉丝为给自己喜爱的“爱豆”投票,甚至成箱购买瓶盖上印有二维码的酸奶饮品,雇人开盖“取票”并将奶倒入沟渠。

  部分偶像艺人被爆出负面新闻,有的甚至违反了法律,一些粉丝却依然不脱粉。一桩桩,一件件,将粉丝文化的相关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期,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据光明日报,从2004年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引发“选秀热”制造了一批偶像,到2014年“流量明星”概念引入公众视野,再到今天“顶流”明星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中国式偶像经济已经渐成规模。应运而生的饭圈也伴随着饭圈文化、粉丝经济一道,成了互联网流量时代饱受争议的话题。然而,舆论往往对占据前台,狂热盲目且容易引人关注的粉丝行为进行批判,却容易忽视主导这一乱象的幕后操盘手――资本力量。

  从当前偶像产业资本市场的新动向看,资本热钱大多倚靠全网平台协同作战,在不断翻新营销手段、扩大造星神话的同时,利用大数据算法技术的新特点和社交媒体信息精准传递、视频媒体内容海量生产等组合优势,多渠道下沉至粉丝群体中去,深度介入饭圈从孵化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选秀造星-饭圈控粉-扩大流量-完成收割”的资本闭环,已然成了中国式偶像经济规避投资风险、拓展逐利空间、进一步扩大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

  秉持着与偶像“共情-共名-共荣-共赢”情感逻辑的疯狂粉丝群体受到资本的诱导,开始打榜刷分、控评反水、集资应援、引战开撕,将原本属于私域生产的追星行为堂而皇之地推向了公域世界,成了不良资本短时间牟取暴利的工具。

  这条灰色产业链携资本诱惑下水搅局,加剧了饭圈内部的震荡、权力分化,形成了“‘站姐’‘粉头儿’-营销号-明星经纪”联手操控饭圈行为、绑架饭圈消费、加速流量变现的现象。这不只搅乱了影视行业的风气、社会文化的正气,更搅乱了那些处在产业链底端、盲目疯狂的粉丝们的生活,侵害了他们的利益。

  

  据人民日报,违法失德艺人倒掉,有法律去惩治,有道德去谴责。而防止畸形“饭圈文化”的毒害,这次一定要拿出治本之策。

  应该反思,一些所谓“流量明星”靠什么本事把“粉丝”弄得五迷三道,凭借什么资源得以呼风唤雨乃至出圈“作妖”?如何针对现有的娱乐演艺领域的运行模式进行纠偏,防范违法失德者混迹于公共平台?

  治理畸形的“饭圈”文化,必须从一些“操盘手”治起。在“饭圈文化”中,“粉头”等操盘手神通广大,一会儿操纵“粉丝”堵路堵机场,一会儿诱导重复购买专辑,甚至干出非法集资的事。最常见的操作则是制造话题挤占网络资源,让“流量明星”始终保持热度,“俘获”不谙世事的青少年。

上一篇 :加价5倍~20倍还买不到芯片,政府出手,这些囤货的“中间商”麻烦大了!
特斯拉工程师的担忧:马斯克对Autopilot作出太多承诺: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