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688981/HK:00981),作为国内半导体代工龙头,常被视为A股半导体风向标,一度登顶半导体市值第一股。
2021年3月至今,由于全球芯片慌叠加国产替代轰轰烈烈,A股半导体走出一波45度行情,网红基金经理蔡嵩松从菜狗再到蔡神。但在火热的半导体行情中,中芯国际股价却萎靡不振,在2021年2季度中跑输指数近50%。
每一位因为“估值便宜”去抄底中芯国际的选手,都只能眼睁睁看别人吃肉,而自己却天天挨打。虽然最近由于半导体被极致演绎,一度沉迷的中芯国际也出现快速大涨,但整体仍表现较为落后。事出反常必有妖,股价低迷的背后,是公司的长期发展逻辑出现了重大转变。
图1:年初至今中芯国际股价低迷,资料来源:Wind
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虽然此前已在港股上市,但彼时的中芯被视为科创板第一股,没有之一。根据中芯国际科创板最初规划,计划上市募资200亿元,而由于投资者申购火爆,最后完成超募,募集资金超过530亿元,是科创板排名第二的中国通号(688009,股吧)的4倍之多。
除了投资机构外,国内众多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如上海新阳(300236,股吧)、中微公司(688012,股吧)、上海新N、澜起科技(688008,股吧)、中环股份(002129,股吧)、韦尔股份(603501,股吧)、汇顶科技(603160,股吧)、盛美半导体、安集科技(688019,股吧)、徕木股份(603633,股吧)、聚辰股份、全志科技(300458,股吧)、至纯科技(603690,股吧)、江丰电子(300666,股吧)等)也众星捧月,通过pre-IPO火线参与到了中芯国际上市的“发红包”环节。
作为没有抢到红包的其他人,也自然是在群里排队点赞,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喜闻乐见的盛宴。
好景不长,短暂的巅峰过后就是持续的调整。2020年7月后,科创板步入长达9个月的熊市,中芯一度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但无论如何,拿到500亿的中芯国际,名利双收后,满眼看的,都是广阔的未来。
图2:科创板至2021年7月份,募集资金排名,资料来源:Wind
熟悉半导体产业链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整个产业链上代工环节尤为关键,一旦代工完成突破,芯片设计公司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否则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再厉害,也必须要看海外企业的眼色。
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到2020年中芯国际已经攻克14nm工艺难关,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先进制程的康庄大道,仅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两个代际,横在眼前的要追赶的就只有台积电和三星了。
对于这一点,中芯自己在招股说明书中也毫不掩饰:“在逻辑工艺领域,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代表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最先进水平;在特色工艺领域,中芯国际陆续推出中国大陆最先进的24纳米NAND、40纳米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特色工艺,与各领域的龙头公司合作,实现在特殊存储器、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等细分市场的持续增长。”
毫不夸张的说,彼时的中芯国际,承载了全村人的希望。
图3:代工企业技术节点对比,资料来源:华泰证券
而对于中芯国际本身而言,科创板上市并大手笔融资500亿,无疑是宣告自己向着代工的先进制程发起最后的冲锋号,这一点,我们从公司科创板IPO的募投项目也能看出来。其中,12英寸芯片SN1项目累计要投入资金180亿元,目标就是要把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至14纳米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