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行业视觉

学习行业知识,发布行业动态,播报公司发展,展示企业活力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即将爆发的真全面屏,会成为未来手机的标配吗?
2021-08-10 08:40:49

 

 

四年时间,手机外形能有怎样的改变?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自iPhone X在2017年发布以来,苹果就开始像挤牙膏一般进行产品更新,尤其是正面的Face ID“刘海”设计,纵使被很多人吐槽,但在iPhone 11、iPhone 12发布后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不过,当我们把目光瞄准安卓阵营,会发现在这四年间手机厂商不但一步步把屏幕变得更大,还打算将前置摄像头一并抹去,朝真正的全面屏形态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屏下摄像头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

2019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OPPO首次对外展示了屏下摄像头这一概念性技术,通过将手机正面摄像头隐藏在屏幕下方,实现了手机正面无开孔的真全面屏形态。

自此,手机厂商便纷纷向这一领域发起技术冲击,包括华为、中兴、小米、OPPO、vivo、三星等国内外手机厂商均提出不同的专利技术,同时,维信诺(002387,股吧)、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供应链企业也开始对其进行研发。

两年多时间过去,这项技术如今来到了十字路口,在七、八月的新机潮中,中兴、小米、OPPO、三星等厂商不但要带来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手机,也将进一步拉开苹果和安卓手机设计差异,但为何手机厂商都对这一技术情有独钟?用户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国产厂商又能否凭借这一技术赶超苹果?

或许很多用户还记得,2017年秋季的iPhone X发布之后,很多手机厂商都开始跟风苹果的“刘海”设计。当时,无论是高端旗舰还是当时的入门手机,手机正面撞脸苹果“刘海”俨然成为一种趋势。

但事实上,当时安卓厂商的模仿大多只得苹果其形而无法学会苹果内在之神。原因就在于苹果之所以采用刘海设计,是为了将前置摄像头、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点阵投影仪等元器件都塞进手机里,而安卓厂商则大多只是在这一刘海区域放入前置摄像头和环境光传感器,和苹果相比,安卓厂商只是为了模仿而模仿,甚至因为过于夸张而被用户吐槽。

这种情况很快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改变,安卓厂商开始尝试各种方案突出自身设计,也将刘海这一方案逐渐抛弃。

比如在当时,市面上出现了弹出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正面开孔屏、前后双屏幕等一系列设计。而在厂商们各显神通背后,其实是它们发现的“财富密码”:与其借鉴苹果但无法学到精髓,不如走出一条真正的全面屏之路,比如在同一个月发布的OPPO Find X和vivo NEX手机,各自采用不同的弹出式摄像头方案,实现了手机正面完整屏幕的设计。小米和荣耀则采用了滑盖式设计隐藏前置摄像头。

市场也对全面屏手机给出了不错的反馈与评价。Find X作为当时为数不多冲击五千元价位的国产手机,出现了首销一机难求的现象,并在发售两个月后达到了30万台销量,成为当时4000元以上手机销量榜的第三名,仅次于苹果,高于华为P20 Pro,vivo推出的NEX S手机也进入销量榜第6的位置,足见用户对真全面屏手机的认可程度。

不过,无论是弹出式摄像头还是滑盖式摄像头,它们都存在一些天生缺陷。由于机械式结构的加入,这些手机既不能做到足够长的使用寿命,也无法实现手机防水,从用户直观感知来说,这类手机还比普通手机要更重一些,这些都很难通过技术进行升级。

所以,虽然弹出式摄像头受到很多消费者认可,但这种实现全面屏的方案由于要妥协的东西较多而逐渐被厂商放弃,但厂商们也开始就此寻找其他可替代方案实现全面屏,屏下摄像头技术则是厂商们寻找到的最可能在未来普及的方法之一。

从原理上说,屏下摄像头技术其实早已走进大家的生活当中。如今很多安卓手机采用的“光电式”屏下指纹技术,便是将摄像头放在屏幕下方,当用户指纹解锁手机时,屏幕会发出强光照亮指纹,接着屏下摄像头拍摄到指纹反射的图案,进行指纹信息比对后便能解锁手机。

但在屏下指纹技术成熟之后,屏下摄像头技术迟迟没有实现量产,主要原因在于拍摄人的手指和人脸对画质的要求不同,拍摄人的手指拍出的是黑白图像,对画质要求很低,但作为日常自拍用的手机前置镜头,不但要能正常拍照,对于光线、相机分辨率等也有硬性指标,因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上一篇 :芯片价格哄抬调查: 囤货商半年赚到十年的钱
腾讯起诉抖音侵权《王者荣耀》,获赔60万?抖音:没侵权,已上诉!: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