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尘埃落定后,教培行业尤其是K12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寻找转型之路。业务板块的调整自然带来人员的变化,有求职招聘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7月进行求职的原教培从业者中,51.4%已为离职状态。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员工转岗转业的需求,8月17日,北京人社局方面表示,已经为他们储备了4类工作岗位。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有针对性储备上述岗位1.03万个。
“双减”,是今年教育领域的一件重大改革部署,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改革动作不断。
8月17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共同举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介绍“双减”措施和新学期工作重点等情况。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
一是严格审批准入,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
二是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三是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四是强化经营活动监管,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Q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全面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
五是严禁资本化运作,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
六是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等。
北京市教委介绍,北京市的“双减”目标为校内校外双向发力,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此外在校内服务提质增效方面,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8月17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面临“双减”的落地,一线城市最先受到波及,北京、上海更是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7月一线城市教培业发布职位数比3月减少了38.2%,高于其他城市等级,其中北京降幅达49.3%,居全国首位。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2021年7月进行求职的原教培从业者中,51.4%已为离职状态,这一比例高于全平台活跃求职者的平均水平(44.7%)。教培从业者本身流动性较强,加之近期业内机构进行业务调整,人员变动大,加剧了整体流动性。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
从性别来看,女性求职者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比例分别为74.6%和25.4%,这与教培行业属性相关,教师群体的女性比例一贯较高。
从年龄结构看,教培从业者的整体年龄结构偏年轻,36.9%为25岁及以下的95后群体,30岁以下群体占到7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