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行业视觉

学习行业知识,发布行业动态,播报公司发展,展示企业活力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踏入新能源汽车洪流: 董明珠赌储能,雷军造新车
2021-09-07 09:16:15

  副题: 思路并不一样。格力电器(000651,股吧)控股银隆之后,首先会重点发展储能业务,进而支撑格力“零碳”智能家居业务的发展;而小米一开始就重点押注智能汽车。

  作者: 王珍

   董明珠和雷军又坐上了“赌桌”。不过,这次“赌”的不是业绩,而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上周,格力电器(000651.SZ)和小米集团(01810.HK)正式进军汽车业。格力电器在8月31日发布公告称,以18.28亿元竞拍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控股权,后者是国内新能源客车的主要供应商之一。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将自己所持银隆17.46%股权的投票权委托给格力电器,格力电器从而合计持有银隆47.93%的表决权,银隆由此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回想五年前格力电器曾计划以130亿元全资收购银隆遇阻,业界惊呼“董明珠造车一去不回头”。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微博上为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部门招聘人才,表示要打造米粉朋友们喜爱的智能电动汽车、建设更加美好的智能生活生态。

   八年前,董明珠与雷军的“十亿赌约”曾赚足眼球,他们于2013年年底公开对赌五年内格力与小米的营收谁更大,结果2018年格力以1980亿元营收略高于小米1749亿元的营收而“险胜”。如今,他们又同时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赛场,未来谁能胜出?

   格力首先向银隆储能业务“下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7.8万辆,同比增长2倍。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正吸引各路人马纷纷加入。

   不过,董明珠与雷军“造车”的思路并不一样。格力电器收购银隆之后,首先会重点发展储能业务,而小米一开始就重点押注智能汽车。对于以手机起家的小米来讲,必然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布局后手机时代的新产品。造车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被人们关注并且被人们追捧的新风口。

   选择控股新能源车企,成为银隆第一大股东的格力电器的造车节奏看似更快些,但银隆现状并不令人省心。2020年,银隆亏损6.88亿元,2021年1~7月继续亏损7.63亿元。格力将如何处置银隆的资产,成为业界关注要点。格力电器投资者热线9月1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收购银隆基于双方有多个协同空间,包括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精密模具、新能源等。而格力在8月31日发布收购银隆的公告中谈及银隆的优势时,也把储能放到第一位。

   事实上,董明珠对银隆“一见钟情”,也是缘于银隆的储能电池和技术,可以与格力的光伏空调搭配,形成家庭能源互联网,支撑格力“零碳”智能家居业务的发展。

   银隆的核心技术钛酸锂电池,有充电快、安全、寿命长等特点,不仅适用于新能源客车,未来还适用于家用智能电器。最近,银隆已推出了用于电动自行车的钛酸锂电池。

   目前格力电器在空调和家电业务的竞争中,处境有一点被动。2021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营收和净利实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仍没恢复到新冠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而其主要的竞争对手美的集团2021年上半年的营收已超过了2019年上半年。美的集团除了空调,还有冰箱、洗衣机等大白电和小家电业务,以及机器人等新兴业务。更关键的是,格力空调以前曾甩开美的空调“一条街”,现在两者难分上下。

   收购银隆是格力扭转被动局面的一个契机。随着5G通信商用普及,智能家居快速发展,而节能是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诉求,有了银隆储能电池和技术的支持,格力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就可以在节能上形成差异化优势。而格力一直发展缓慢的冰箱洗衣机、生活小家电等多元化的家电产品,也可以拥有差异化的卖点。因此,格力电器投资者热线在谈及与银隆协同时,第一个就提到“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

   现在家用电器使用公共电网的电流模式,与未来使用太阳能(000591,股吧)储能的电流模式并不相同,因此,格力还在大力发展与之匹配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和行业标准。

   格力电器牵头承建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举办了IEEE PES直流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中国)低压全直流分委会成立大会,并参与起草《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阻抗扫频装置技术规范》的团体标准,其在新能源低压直流技术领域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上一篇 :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 刘强东仍掌控大局
最严游戏禁令实施一周:网易、B站等收入影响小于1%,二次元游戏用户活跃度或降低:下一篇